学术交流
FORUMS & SEMINARS

论坛

“制度、结构与发展”丛书新书发布会暨城市化道路研讨会

作者:admin 阅读: 发布:2013-04-29

2013428日下午,制度、结构与发展丛书新书发布会暨城市化道路研讨会在复旦大学经济学院201报告厅召开。

议先由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陈钊教授致词,陈教授首先介绍了制度、结构与发展丛书的由来和使命,同时希望以当代中国经济与社会工作室为平台,团结一批关注中国重大现实问题的中青年经济学家来一起剖析中国的现在,以洞察中国的未来。

议上半场的主题报告由格致出版社钱敏编辑主持。经济学院章元副教授首先结合新著《中国农村经济:制度、发展与分配》阐述了中国作为一个农业人口大国的工业化之路。章元副教授从过去、现在与未来三方面论述了中国农村发展的状况,认为中国经济在过去三十年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并以自己的研究论证了中国农村过去三十年的发展道路从大方面来讲都是成功的。工业化对于贫困人口脱贫作用明显,而市场化则对于非贫困人口作用相对更大。针对近几年流行的关于刘易斯拐点的争论,章元老师认为从土地利用效率和城市化率来看,刘易斯拐点还远未到来。而中国的未来则主要依靠工业的现代化和农业的现代化。

随后陆铭教授结合新著《空间的力量:地理、政治与城市发展》做了主题发言。陆铭教授以地理:凹凸不平的中国开放:面朝大海的中国政治:市场分割的中国三个故事开场,认为地理因素是经济体制下决定城市和区域增长的核心因素,而以阻碍生产要素自由流动为代表的政策则充当了反市场的力量,因而地理和政治交织在一起共同影响着中国城市的布局及发展。但地理并不是城市发展的唯一决定因素,内地城市可以通过加大人力资本投资来提高长期增长水平。另外目前由于要素市场分割等制度因素导致的国内各地区劳动生产率差异巨大,加上中国统一的货币政策致使中国的发展面临着欧洲化风险。随后,复旦大学为社学人的几位老师针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与上述两位报告人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议的新书评论及评论报告部分由《中外书摘》主编汪耀华主持。上海财经大学城市与区域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张学良结合自己的研究谈了中国区域经济转变与城市群经济发展的有关状况,认为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已由带状块状转变,由省域经济向城市群经济转变,由行政区经济向城市群经济转变。上海大学刘康兵老师结合自己近期有关国际大都市生活性服务的发展水平及状况的研究,认为上海在生活性服务上远落后于其他国际大都市,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经济学院吴建峰老师论述了有关中国经济地理的变迁和原因报告,从国际文献和自己的研究两个角度论述了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历程及未来趋势。范剑勇教授则报告了土地制度、地方政府行为与中国城市化的研究成果,认为以城乡二元土地结构为基本特征的土地管制是粗放型经济发展的根源所在。会议最后由陈钊教授做了总结发言。

制度、结构与发展丛书为复旦大学当代中国经济与社会工作室系列作品。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姚洋教授为该丛书做了总序,他对该丛书的系列研究关注中国现实重大问题,把中国经济增长放在中国的制度背景下并用规范的现代经济学方法进行的研究高度评价,认为当代中国经济与社会工作室青年经济学家的工作对于中国研究是一种螺旋式提升。